4月27日,江西新余市在林业碳汇领域迎来重大突破,首个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(CCER)造林碳汇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,进入公示阶段。该项目是新余市农发集团所属的露林国有林场碳汇造林项目,也是全省首个林场开发获批公示的项目。
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总体工作安排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将于2025年4月29日(周二)起正式上线“碳排放配额24”(对应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)。“碳排放配额24”上线后,综合价格行情样本包括“碳排放配额19-20”“碳排放配额21”“碳排放配额22”“碳排放配额23”“碳排放配额24”价格信息,各年度配额价格权重均为五分之一。
在“双碳”目标的战略指引下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(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)作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政策工具,正迎来新一轮扩容。2025年3月,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、水泥、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明确将钢铁、水泥、铝冶炼三大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,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新增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,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从45%跃升至60%以上。
“碳中和”银行指以应对气候变化为重要目标,通过公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,采取自身碳减排、投融资结构低碳调整等措施,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及投融资碳中和的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。当前,“碳中和”银行建设正在国内逐步试点推广,从点到面有序铺开,以全面推进金融机构自身转型并赋能经济社会转型。
黄海华在介绍生态环境法典时提到,生态环境法典编纂采取适度法典化的模式,对现行有效的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分情况处理,其中包括适当考虑绿色低碳发展、应对气候变化、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法治需求,填补法律空白,作出一些原则性、引领性规定,体现法典的时代性、前瞻性。
4月22日,教育部发布2025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,公布最新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,共增设碳中和科学与工程、低空技术等29种本科新专业,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,并首次建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。
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,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,也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。目前我国碳市场已初具规模,但其在优化资源配置、激励技术创新和引领产业升级方面的潜能尚未充分释放。需加快构建长效市场机制,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要素流动与重组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
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,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。此前,我国首次发布国内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,用于各行业产品核算电力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碳足迹。“电力碳足迹核算的完善,既是技术命题,更是机制创新。”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、金融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苏治表示。
4月15日,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围绕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管理、数据质量管理、配额分配与清缴三大核心领域部署 15项具体举措,推动碳市场从“制度框架期”转入“提质增效期”。
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今天(4月16日)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朝着更加有效、更有活力、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方向来持续推进,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张靓丽名片。在谈到林业碳汇与碳市场问题时,李高表示,林业碳汇已经进入了碳减排市场,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项目类型,这项制度既服务美丽中国建设,也为中国的碳减排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